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大学生国漫作品满意度调查:超八成希望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稿时间:2025-02-24 13:4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李华锡)连日来,随着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引发国民对国漫的热议。该电影凭借较高的口碑,打破多个影史纪录。那么,大学生们对于国漫作品的喜爱程度如何?他们喜欢看哪些类型国漫?对国漫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针对“大学生国漫作品满意度”话题,面向全国16031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大学生喜欢看玄幻类型国漫,近七成认为故事情节需要改进,超六成认为国漫特效需要提升画面精细度和质感,超八成希望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超六成大学生喜欢看玄幻类国漫,认为近年来国漫作品质量显著提升

  大学生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国漫?根据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的调查显示,60.28%的大学生喜欢看玄幻,其次是武侠、搞笑、科幻和悬疑,分别占比48.3%、47.7%、46.04%和35.6%。同时,60.5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近年来国漫作品的整体质量有显著提升。

  近年来,盐城工学院学生季翊看过《剑来》《凡人修仙传》《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比较喜欢玄幻、武侠和搞笑类作品。她认为,前些年国漫的内容题材低龄化,大多面向低龄儿童,内容简单。技术方面,与国际动漫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近些年,她感觉到国漫题材呈现多元化,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画面细节更精细,场景建构真实,就连色彩与光线都更自然,“国漫的质量真的是肉眼可见地提升了。”

  “我喜欢看武侠、修仙和神话类的国漫。”福建医科大学学生蔡钧岚喜欢看国漫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剧情好看,建模效果也不错,另外很多国漫的剧情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创作,让她对历史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她表示,从小时候看的《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到如今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制作水平一直提升,“创作团队对建模、特效、细节上下的功夫和效果是观众有目共睹的,我也会继续支持国漫。”

  近七成认为故事情节需要改进,超六成认为需要提升画面精细度和质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生梁丽晨会看自己感兴趣的国漫,她发现,如今的国漫在故事情节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注重角色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使故事情节更有深度,剧情更有层次,同时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但是仍有部分作品节奏把控欠佳,情节推动过快或者过慢,故事情节不够紧凑。画面质量也存在不足,比如材质渲染、光影效果等,都有待提升。她希望未来国漫可以继续在故事情节和画质上多下功夫,“提升故事的原创性,优化情节节奏,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美术风格,而且要注重细节,增强视觉体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7.46%的大学生认为国漫作品在故事情节方面仍需改进,其次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人物塑造和画面与特效,分别占比55.18%和50.65%。对于动漫作品来说,特效是检验质量高低的一个有效凭证,65.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国漫最需要提升特效的画面精细度和质感,其次是动作流畅度、表现力以及与故事情节的融合度,分别占比58.82%和57.01%。

  铜陵学院学生李文跃喜欢看玄幻、热血、青春类型的国漫。他认为,国漫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小说中的场景,很符合他的想象,让他通过剧情对小说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然而,他觉得国漫的特效做得不够精进,不够贴近故事情节,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例如,《斗破苍穹》前期的打斗和后期的打斗有着较大区别,“配角的特效做得较好,但在主角身上无法表达出宏伟的感觉”。他期待制作方可以改进特效,同时用不同的特效层次来体现出主角和配角的不同,凸显人物的形象。

  超八成希望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五成愿意购买国漫衍生产品

  近年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漫影视越来越多,84.0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希望国漫作品更多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是融入科幻与未来科技、社会现实议题元素,分别占比51.79%、51.23%。很多国漫作品都会带动周边产品热销,对于国漫衍生产品,大学生的购买意愿如何?调查数据显示,30.38%的受访大学生比较愿意购买,17.93%非常愿意购买,35.17%购买意愿一般,需要看情况决定。

  枣庄学院学生孔令宿喜欢看《哪吒2》的原因是这部电影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手法相结合。影片通过对传统神话的创新改编,重新定义了哪吒精神,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导演饺子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传统不是用来复刻的,而是为了让每个时代的人都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孔令宿认为《哪吒2》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呈现。

  “从《斗破苍穹》《画江湖之不良人》,到《大鱼海棠》《长安三万里》,我都喜欢看。”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学生石少杰不仅喜欢看国漫,还喜欢收藏衍生品。他购买过国漫的徽章、亚克力制品、明信片等周边产品。他认为,购买国漫周边,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支持,更是一种对自己热爱的表达方式。他感觉近些年周边产品角色设计的多样性和魅力产品的设计归属感都在不断增强,“有时更像是一种安慰,我通过整理这些购买收藏的周边能够治愈一天的疲惫。”

  专家:国漫让传统文化符号突破时空壁垒

  “超八成大学生希望国漫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折射出青年群体对本土文化价值的深度认同。”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动画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杨明表示,《哪吒2》的成功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影片将“削骨还父”的古典悲剧重构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现代精神宣言,既保留神话原型中“反抗宿命”的东方哲学内核,又融入Z世代对个体价值实现的追求。

  她认为,这种改编并非简单的元素嫁接,而是通过“代际和解”“双生镜像”等叙事设计,比如哪吒与敖丙的共生关系暗喻了当代社会的多元包容,让传统文化符号突破时空壁垒。

  “超六成大学生呼吁提升画面精细度与质感,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技术运用的逻辑。”杨明表示,《哪吒2》的突破性在于构建了“东方美学的数字孪生体系”:运用独特的粒子水墨技术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动态化,使山河社稷图中每一帧画面既是视觉奇观,更是角色心境的隐喻;技术创新+AI算力的支持,可以更为细致逼真地表现角色的动作和神态,传递出细微的情感变化。

  她表示,这种“技术-叙事-情感”的三维统一,为动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专业技术学习的同时,融入传统美学解析,使学生能在作品创作中掌握技术赋能的边界。“正如影片中殷夫人牺牲时的粒子消散特效那样,技术唯有成为情感容器,才能避免沦为炫技的工具。”

  杨明说,《哪吒2》的全球票房突破证明,扎根文化根脉的作品具有跨文化穿透力。作为高校动画专业教师团体的一员,她认为,还需要加强创作人才培养,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既有文化底蕴又贴近时代的优秀作品。

  “目前我校正引领学生参与‘荆楚文化数字活化’的项目,探索荆楚非遗的数字化新表达。”她认为,青年创作者需兼具“天工开物”的东方智慧与数字造物的技术语言,方能助力国漫从“爆款”迈向“经典”。为此,她希望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创作生态更加健康,以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国漫事业。“唯有如此,国漫才能实现从‘崛起’到‘引领’的华丽蜕变。”

责任编辑:白珂嘉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