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教育 >>  正文

南开大学举办“科技进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考”论坛

发稿时间:2024-12-02 10:20:00 来源:南开大学哲学院 中国青年网

  11月30日,“科技进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考”论坛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南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克欣会前会见了与会专家。

  本次论坛由南开大学哲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协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林合、吴飞、程乐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志伟、欧阳谦、臧峰宇,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唐文明、陈壁生、副教授赵金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强、刘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佳宏,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尹志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刘震,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清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徐波,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声柏,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俊,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明、李兰芬、张伟,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陈建洪,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梅剑华,《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主编杨义芹、副研究员李卓,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伟,以及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南湜、干春松、谢永康、贾江鸿、李国山、贾向桐、卢兴、莫雷,副教授王亚娟、范广欣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干春松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干春松教授主持。

  干春松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科技的发展将人类带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产生了“新质生产力”,还会从根本上“重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哲学在每一次生活世界的巨变中都从来不曾缺席。

  程乐松在致辞中指出,希望做一个大的哲学共同体,在不同时间点或以不同方式,见证新气象和新的昂扬姿态出现,通过对前沿问题和时代问题的关切,推动整个哲学共同体以不同视角对同一个问题持续关注。

  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赵爽出席会议。

  开幕式后,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南湜、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志伟分别作题为“漫谈如何应对科学技术所推动的现代世界”“道器结构的转变”“哲学的危机:科技文明时代对哲学的挑战”的主旨发言。

  王南湜指出,所有的哲学问题,无论中西,归根到底都是对于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或人在世界之中存在方式的探究与说明。只要世界仍处在现代化进程之中,我们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在科学技术所推动的现代世界中人们当如何应对之问题。但当如何应对之前提乃是对现时人们的现实处境有一个真实的描绘。人既是世界之中的一“物”,复又不满足于作为“物”的存在,而要活成不同于“物”的存在。

  陈少明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器”的物理性逐渐被其赋予的意义所取代,引发了对未来书法、虚拟现实、智能机器及时间价值等问题的深刻反思。货币从实体转向数据,书法面临传承危机,虚拟现实挑战真实与虚拟的界限,智能机器引发情感依赖,时间稀缺性因科技进步而加剧。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科技的进步,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张志伟认为,科技的发展将人类带到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我们讨论的一个出发点。问题集中在我们如何理解和筹划人类的未来,人类的自身创造在何种意义上拷问和改变人之为人的本质。哲学可以融入任何一种文明理念之中,这就使它有可能融合不同文明理念,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跨文化“平台”。

  当天还举行了4场圆桌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认为,中国的哲学家们从哲学学科传入中国就致力于从“在中国的哲学”到“从中国出发的哲学”的跨越和转变。通过深入的讨论达致思想的激生和学术风气的涵育,中国哲学需以学术共同体的姿态为技术时代的自我理解和人类处境提供新思。

  圆桌讨论结束后,王南湜、陈少明、张志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针对专家研讨情况进行回应和综合讨论,回应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主持。

  闭幕式上,干春松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南开大学不仅是开中国近代化教育风气的学术中心,更是引领民智渐开的中国近现代思想风潮的思想策源地之一,与北京大学的深入合作正是赓续此一传统,直面时代课题展开思想探索的实际行动。

原标题:南开大学举办“科技进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考”论坛
责任编辑:纪佳琦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