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教育 >>  正文

选课“红黑榜”只看“性价比”?

发稿时间:2024-10-30 06:1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很多大学,都流传着选课“红黑榜”——课程轻松、给分好的列为“红榜”,课程困难、给分差的列为“黑榜”。每到选课时,“红榜”老师的课程总是供不应求,而“黑榜”老师的课却少有人问津,甚至有些课程因为选课人数太少而取消。这样的榜单,不禁引发了人们对于学生心态、教育质量、课程体系等问题的讨论。

  大学生自由选课,本可以搭建起一座与喜欢的知识、志趣相投的老师进行沟通的桥梁。但是,很多学生却把选课变为了一门“技术活”。比如,通过多方打探,了解不同课程的“性价比”,把所谓的“好课”整理出来,甚至还有学生抢到“好课”后,有偿转让给其他学生……于是,“选课学”本身就成了一门“学问”。

  “红黑榜”背后的学生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竞争,不管是保研、留学,还是就业,都对成绩有较高要求,很难真正做到“非功利性选课”。另一方面,实习、考研、考公等,都会牵扯学生很多精力,他们自然希望在选课时能选到更轻松的课。课程作业少、课程内容简单、老师给分高的课,便备受欢迎,被认为“性价比很高”。

  其实,倘若所有学生选课时考虑的都是所谓的“性价比”,而不是自己感不感兴趣、能学到什么知识、能不能真正提升自己,那上课不就等同于“刷分”了吗?长此以往,可能会有很多学生看似成绩很高,其实并未学到很多。这种浮躁、功利的风气一旦在校园里蔓延,就可能造成很多深层次的影响。

  更进一步说,“红黑榜”有时候是在“颠倒黑红”。比如,有的老师可能讲课敷衍、不爱点名、不检查作业,给成绩时也是当“老好人”,很可能就会进入“红榜”。而一些认真备课、课程内容有深度、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批卷时严格赋分的老师,反而会因此被学生“拉黑”。于是,“水课”成为所谓的“好课”,真正的好课却让人避而远之。

  对此,高校应该从机制层面入手,有针对性地破解相关堵点。比如,对于同一门课程,如果由不同的老师来上,那就可以统一考核方式,避免因老师风格差异而导致的“冷热不均”。此外,对课程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抽查、随机旁听等方式,真正了解一门课程的质量与教师的用心程度,对优质课程进行宣传推广。评价教师与课程不能单纯依赖“学生评教”,因为一些老师为了获得学生的高评分,很可能盲目给高分。

  有学生说,“我有时候真的很想上某位老师的课程,但拿到高分、助力保研似乎更重要,因此只能忍痛割爱”。对此,学校一方面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选课观”“成绩观”;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的痛点,建立更多元的成绩评价体系、加强就业支持力度等,让学生有勇气、有底气去选择自己真正想上的课程。

  吕品

原标题:选课“红黑榜”只看“性价比”?
责任编辑:白珂嘉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