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实战实训能力基础
——全身心投入新年度练兵备战①
■刘少鹏 孟 毅
一流的军队,必须有一流的训练;一流的训练,必须有一流的基础。
把每一个单兵都训合格,把每一型装备都训到位,把每一类作战要素都训扎实……新年伊始,从塞外北国到南海之滨,从内陆边陲到远洋大海,全军各级抓住打基础的关键期,挥戈沙场、厉兵秣马,筑牢训练的“基座”,强固联合的“底盘”,支撑部队战斗力实现新的跃升。
基乃墙之始,础为柱脚石。楼台是否稳固,关键在于基础是否牢固。基础训练是军事训练的根基所在和保底工程,是战斗力大厦的基石和底座,攸关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实战能力提高。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基础训练抓实抓牢、抓出成效,战斗力大厦才能稳固如山。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军队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和作战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基础训练在战斗力生成链条中的基础地位更加重要、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必须进一步凝聚紧抓基础训练“迫在眉睫”的共识和合力。
胜战先胜于练兵,练兵首成于基础。习主席对基础训练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加强部队技战术基础训练”,强调“夯实打胜仗能力基础”。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队将“四化”组训法融入日常,围绕强固底盘深入探索,一支支教练团队快速成长,一个个训练资源高效整合,一批批模拟训练器材投入使用,一场场实战化考核接续组织,基础训练转型发展换挡提速驶入快车道、迈出新步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也是组训的方向、转型的动力。抓好基础训练的关键是把问题意识贯穿始终,善于从训练现象中发现问题。是否存在“平时看不上、战时用不上、费时费力爱不上”的错误认识?是否解决组训人才短缺、教学资源有限、场地器材不足、保障模式僵化等矛盾问题?是否打破“年年都在训,年年一年级”的训练怪圈?拉直这些问号,必须在“专”上想办法、在“组”上下功夫、在“练”上做文章、在“考”上求实效,把课目训全、人员训齐、时间训够、标准训到,推动基础训练往深里走、往实处落。
基础训练转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制胜未来战争提供能力底座。未来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从基础到合成、再到联合,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逻辑。战争越向顶端发展,对抗的体系性、全维性、复杂性特点愈加突出,对基础训练的要求越高。基础训练虽是基础,但影响全局;虽是单系统,但牵动整个体系。打胜仗需要筑牢基础,抓联合就要从技战术基础训练阶段就把实战实训落地砸实,一步一动、久久为功,真正实现单个节点过硬、整个体系强固,为能战胜战积蓄厚实底蕴底气。
基础训练不是竞技比赛,成效好坏要用实战来检验。战场上能动多快、飞多远、打多准,关键要看基础训练有多实、有多新、有多牢。过去一些单位组织基础训练,更多侧重于“基础”,而忽视了军事训练的战斗属性。比如,战术训练单纯比拼跑步速度,射击训练简单比拼命中精度,手榴弹投掷训练片面比拼距离远近,等等。要知道,在真实战场上,敌人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开枪,子弹命中眉心与命中胸口也基本没有差别。打仗硬碰硬,训练实打实。评定基础训练成绩,不能简单看成绩是否亮眼,不能单纯以“米秒环”论英雄,而要更多以能否经得起实战检验作为衡量标准。
科技是战斗力,也是训练力。加快基础训练转型升级,科技赋能是方向也是出路。随着训练器械的广泛普及、训练软件系统的迭代升级,基础训练方法更加灵活、训练质效显著提升。这也启示我们,只有把创新组训的着力点放在先进科技的运用上,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科学设计训练方法,智能推荐训练套餐,才能推动军事训练向“科技+”“网络+”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基础训练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基础训练开新图强、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体工程,涉及一人一岗、一枪一炮,关系到训练管理、训练保障、训练考评、组训人才等多个环节,必须纳入新型军事训练体系总体布局,强化系统观念,加强全局统筹。要通过系统化工程化思路综合施策、体系治理,明确基础训练转型的方向目标、指导原则、重点领域、推进步骤等关键问题,抓总抓重抓要,下苦功用巧劲,健全训练内容新体系,走开精细管理新路子,拿出训练保障新举措,打造组训人才新方阵,切实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