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军事 >>  正文

致敬戈壁深处的守墓人:70岁老人的20年守护之路

发稿时间:2025-01-07 07:48:00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 辉 中国青年网

  戈壁深处守墓人

  ■刘 辉

  说起东风航天城,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字。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艘载人飞船都是从这里起飞的。我对这片土地向往已久,很想去看看。

  去年秋末,因工作原因,我们一行人从嘉峪关坐上开往东风南站的火车,一路向北。火车驶出嘉峪关不久,就进入巴丹吉林沙漠。一望无际的黄沙,让人不由生出单调乏味之感;眼睛看得久了,在黄色的“背景板”下,竟不知列车是在向前驰骋,还是在原地停驻。好在路两边不时出现的防护林在快速后掠,让我们生出“逃离荒漠”的希望。

  来到东风航天城,首先要去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我们一行人到达烈士陵园时,阳光正好。只见陵园正中央矗立着一座直指天空的高大纪念碑,仿佛一柄长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昭示英烈们献身戈壁、矢志航天的情怀。

  聂荣臻元帅的骨灰,安葬在陵园正中。聂帅是我国“两弹一星”重要奠基人,我们静静瞻仰着他的照片,仿佛又看见他顶风冒雪坐镇发射现场,指挥东风一号发射的情景。长眠在聂帅身边的,还有13位将军和700多名官兵,他们为了航天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解说员告诉我们,英烈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时,我的心被猛烈地击中——多么年轻鲜活的生命呀!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分明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护卫着我们的和平与安宁。

  走出墓区,解说员给我们讲起了义务守陵老人王万明的故事。老王今年70多岁,曾经在航天城承包果园,搞养殖业。数十年来,他见证了航天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变。当我国研制的导弹、火箭、卫星、飞船……一个个成功发射升空,他真切感受到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老王十分庆幸自己生活在这片沙漠中,能亲眼见证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他也听说过许多英烈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为英雄感动着。于是,他在50多岁时作出了一个决定——搬到烈士陵园义务为英烈守墓。这一守,老王就守了将近20年。

  当我们来到老王生活的房间时,他正在整理一些资料。眼前这位地地道道的西北农民,脸上布满了岁月风霜。对我们的突然造访,老王显得有些惊讶,露出了稍显腼腆的笑。他言语不多,却句句真挚。他动情地说:“刚建场那阵子,官兵比我们农民还辛苦啊!当时有顺口溜是这么说的:蓝天作帐地当床,黑河边上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咸菜盐巴就干粮……这话一点不假。”稍后,他平复了一下情绪,又接着说:“陵园里的老哥、兄弟,从五湖四海过来,最终把生命奉献给了这片荒漠。我怕他们寂寞了、想家了,所以来陪陪他们。”

  老王每天都要打扫陵园、擦拭墓碑。特别是在数九寒天,这里的雪一场接着一场,老王就扫了一遍又一遍,扫到自己身上落满了雪,眉毛都结上了冰霜,像个会动的雪人。再冷再累,他也绝对不会让陵园里的墓碑积上雪,他常说这样一句话:“这雪冷得很,我怕英雄们冻着啊!”

  有人笑称他像一位“将军”,每天都在检阅这支特殊的部队。老王很不赞同这种说辞,他说:“我就是来陪陪兄弟们,和他们唠唠嗑。”老王常在陵园里对着一座座墓碑说话。他唠得最多的还是神舟号飞船,他告诉他们,哪些航天员去中国空间站了,哪艘飞船安全返回了……老王告诉我们,等他去世了,就让儿子接替自己,“我就是个普通人,为祖国航天事业做不了什么,但我想守护好英雄们,让他们不孤单。”

  面对这样一位质朴而真诚的老人,我朝他深深鞠了一躬。他忙将我扶起。在对视中,我看见他的笑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原标题:致敬戈壁深处的守墓人:70岁老人的20年守护之路
责任编辑:hz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