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里访华46次,他说自己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
他表示欣赏中国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保留了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他认为中国的理念和倡议将为世界带来希望和曙光。
《高端访谈》专访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
何岩柯:今天我们要对话的嘉宾来自埃及,他是首届兰花奖“杰出成就奖”的获得者、和合文化大使,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埃文明对话,他就是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研究中国20年,他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成就、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埃两个世界古老文明又将如何深化合作、让民心更加相通呢?让我们一起在对话中寻找答案。
何岩柯:欢迎您再次来到中国,沙拉夫教授。
沙拉夫:谢谢。
何岩柯:很高兴您能来到《高端访谈》。
沙拉夫:非常感谢。
何岩柯:我们很好奇,截至目前您来过中国多少次?
沙拉夫:这是第46次。
何岩柯:46次?那么多次了!
沙拉夫:我第一次来是在2005年,当时我还是埃及的交通部长。
何岩柯:在您担任埃及的交通部长和总理期间,您一共组织了50多场关于中国的活动。是什么让您对中国有如此浓厚的兴趣?您的访华经历对您理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沙拉夫:我去过中国多地,见了一线的官员,也接触了中国民众。与2005年相比,如今的中国更加先进,但仍然在不断发展。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同时愿意帮助其他国家。中国准备好了迎接竞争,也愿意开展合作。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十分先进。中国的行动背后蕴含着自己的价值观,中国的现代化正是建立在这套价值观之上。这就是中国与众不同的地方。
何岩柯:您最喜欢中国的哪些方面?
沙拉夫:我看到中国在高度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保持了平衡。我常说,中国是一个“活着的文明”。即使在那些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中,你也能感受到它们所蕴藏的历史底蕴和文明气息。无论是在交通还是其他领域,中国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我也能感受到普通民众的满足感,这一点非常重要。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强劲与人民福祉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这当然归功于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公平正义也是关键。我很少在其他国家看到这样的现象,人们朝着共同的理念努力奋斗,坚信要为自己的祖国努力。
何岩柯:显然,您对中国了解颇多。作为“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常客,您会如何向那些对中国了解不多,甚至误解中国的人传达您对中国的认识呢?
沙拉夫:中国受到舆论战和错误信息的攻击。澄清真实的中国形象非常重要。我参与了许多媒体活动、讲座和演讲。我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所有人,包括我在西方的朋友们在内,都知道我非常关注中国。对此我感到很自豪。说实话,每当我开始介绍中国时,等我讲完,人们都会说“哇!我们之前都不知道这些”,哪怕我只是通过一些演示文稿来介绍中国。
新时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互惠共享,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读懂中国”也成为了全世界热度不减的话题。
2024年12月2日至4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包括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在内的600多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这一主题开展对话,凝聚共识。
何岩柯:习近平主席向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致贺信。习近平主席指出,读懂中国,需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您如何解读习近平主席的贺信?
沙拉夫:回顾中国的发展进程,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源自我所称之为的“强大的内核”。中国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答案就是改革。从1978年开始,中国便开始了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也一直在保持开放。对很多人来说,你很难想象,当今世界多么仰赖中国来(推动)和平、维持平衡。改革如今是战略选择,是发展的动力,并使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正确的位置。这非常重要。我们必须继续。我所理解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每个人都能共享繁荣的成果,不再担心有人会伤害自己,也不再因差异而痛苦。这正是繁荣的意义。
何岩柯:您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那么您如何总结中国的现代化?
沙拉夫:中国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和价值观。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非常自豪当选“和合文化”传播大使。回顾人类古老文明,你会发现中华文明一直以和谐、和平、合作和繁荣的价值观为基础。中国幅员辽阔,拥有多彩的地形地貌、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中国有56个民族,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因为中国的现代化真正惠及全体人民。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和睦相处,社会安定团结,稳步发展。我相信,今天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因此,可以说这些价值观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动力,也有其他因素,但这是主要动力。中国的现代化价值观也通过中国的全球倡议传递给了世界。
何岩柯: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的经济形势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呢?尤其是对全球南方国家来说。
沙拉夫: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对那么多国家产生如此积极的影响。我相信未来属于全球南方。看看中国项目带来的大量的就业机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让发展中国家意识到,尽管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高,但他们开始建立自信。因为我们看到,一个曾经有80%以上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贸易第一大国和制造业头号强国。现在每个发展中国家都会想:我们为什么不能效仿中国呢?
何岩柯:您是交通工程专家,在这个领域发表了100多篇论文。我想您一定非常关注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进步,特别是高铁的发展。那么,您如何评价中国交通系统的整体发展情况?
沙拉夫:交通与发展是硬币的两面。试想,如果你拥有一片金矿,但无法进去挖掘,那么金矿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因此,交通运输能创造附加值。当然,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交通把人民紧密联结在一起,对增进民众间的信任至关重要。因此,交通系统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而言,要让每个人都有归属感,就必须实现互联互通。
何岩柯:习近平主席说过“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众所周知,您一直热衷于推动阿拉伯世界的科技发展。您曾说“国家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研究”。您如何看待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
沙拉夫:我们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正是中国的发展轨迹。如果没有创新、科学和技术发挥关键作用,没人能想到中国可以在短短10年或20年间达到今天的水平。科学、技术和经济始终是推动国家前进的力量。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
何岩柯:您也是一位深入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学者。您如何评价该倡议对埃及转型所作出的贡献?有没有哪一个时刻让您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埃及或其他地区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
沙拉夫:在埃及,我们就有这些大型项目,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我们在埃及新行政首都和地中海沿岸其他城市的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作为一名大学教授,许多其他学校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与中国建立了联系,在某些领域共同建立了实验室等等。我认为这是中国的独特之处,不是简单地给予帮助,而是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中国正在帮助他国提升技术、赋能创新,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看到进展。共建“一带一路”是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起初我给人做讲座时,人们以为它只是一条公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包含运输业、公路、海运和内陆铁路等项目,但这并非全部,“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互联互通,包括硬联通与软联通,包括人文交流等多个方面。大概在10年前,我常感到困扰,因为人们对中国的认识是错误的,或者对中国一无所知。通过人文交流、文化交流和互学互鉴,许多人的观念开始改变,对中国的印象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其他国家对中国发起舆论战、散布错误信息的背景下,人们对中国有错误认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受益匪浅。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因为中国在保持自身先进发展的同时,还愿意与世界沟通合作。
伊萨姆·沙拉夫是埃及知名前政要和学者。20年前的那次访华经历让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足迹覆盖中国近20个省份。他喜爱中国文化,深入研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获得中国首届兰花奖“杰出成就奖”,并被评为“和合文化”传播大使。
何岩柯:2024年是中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回顾过去,您如何评价这一伙伴关系的发展?两国之间有哪些共通的价值观让您印象深刻?
沙拉夫:中埃友谊源远流长,始于古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当时,埃及在东方与西方及中东地区的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埃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此后,两国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共通的价值观是什么?埃中两国都热爱和平。这就是和平的价值观。埃中都有非常悠久和灿烂的文明。我曾说,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都是人类历史上的辉煌篇章。这两个伟大文明的价值观至今仍在传承,构成了两国对话的基础。可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的立场与埃及非常相似。我们对此感到非常自豪。
何岩柯:沙拉夫教授,我想给您看一段视频。这是上海博物馆2024年7月起展出的780多件古埃及文物。这个展览的反响十分热烈,5个月内售出超过130万张门票,首批20万张门票更是在几秒内售罄。相关帖子在网络上广受关注。另外,我注意到埃及旅游业的增长十分迅速,2024年前往埃及的中国游客人数增长了65%。您如何看待文化交流在增进中埃两国互相理解和尊重方面发挥的作用?
沙拉夫:无论什么时间,无论我去哪里,包括在中国的各大高校,人们都在问大埃及博物馆何时正式开放,我们会正式开放的,大家都在问。这个展览在上海引发了人们的兴趣。人们看到这两个古老文明时,能感受到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这改变了人们的印象,让我们意识到彼此有着相似的根。这正是文化交流和互学互鉴的绝佳例证。
何岩柯:您会建议未来推出哪些项目或举措,来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呢?
沙拉夫:我认为应该在三个层面加强埃中两国的人文交流:教育层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媒体层面也是一样;以及艺术层面,包括音乐、戏剧、戏曲等。这三个方面共同发力,能极大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学互鉴。
何岩柯:2023年,您荣获了兰花奖,该奖项旨在表彰那些为促进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互鉴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这一奖项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沙拉夫:我感到非常自豪。首先,我是首届获奖者。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我为介绍中国所作的努力。虽然我是一名工程师,但我相信文化、相信软实力。因此,我特别荣幸能获得兰花奖,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何岩柯:在兰花奖的颁奖典礼上,您提到互联互通、信任、和平与发展等价值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能详细阐述一下您的这一观点吗?
沙拉夫:正如我刚才所说,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需要让人们感到互联互通、互相信任、和平与发展,这些就是基石。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构建共同的未来。具体怎么做呢?我们要借助中国提出的全球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犹如“长城”,没有这些基石,就建不好“长城”,也很难构建这样的未来。
何岩柯:对于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您会推荐哪些书籍、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沙拉夫:好书当然有很多。我收藏了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一书的全集。每一集的阿拉伯语版在埃及发布时,我都会出席并做些书评。习近平主席忠于国家,是一位睿智而富有政治智慧的领导人。这一点我们能够感受得到。通过他的讲话和演讲,也能感受到中国的真实面貌,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等主题。书中很好地阐释了这些内容。
何岩柯:您如何看待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些倡议对实现您心中的美好世界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沙拉夫:我常说,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如果我们选择“坏的”那一面,那么我们将走向自我毁灭。而选择另一个选项,世界将走向繁荣而非毁灭。你刚才提到的三大全球倡议正好涵盖了所有能推动走向繁荣的理念。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和谐、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学互鉴;全球安全倡议旨在维护和平;全球发展倡议描绘了发展的蓝图。所有这一切都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中。如果我们选择全球繁荣,那我们就必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一句口号,它是一个宏大的理念,是一个深刻的思想。一旦我们坚信人类休戚与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我们之间会互相竞争,但同样也会合作。
何岩柯:春节即将到来,您想对中国人民送上什么样的祝福?
沙拉夫:首先,祝中国人民新春快乐。其次,我想对大家说,作为中国人,你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自豪。请始终保持信念,保持内心强大。你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会中,拥有伟大的领导力量,你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并努力保持领先。
何岩柯:非常感谢您,沙拉夫教授。
沙拉夫:谢谢。
埃及前总理沙拉夫在接受总台专访后题词:和合
——伊萨姆·沙拉夫
在专访中,沙拉夫表示中国的发展经验对于世界有着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互联互通、促进了互信和发展,为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带来了希望与曙光。